HTTP Connection 头是 HTTP 协议中的一个重要头部字段,它用于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行为。在本文中,我们将深入探讨 HTTP Connection 头部的作用、用法,并结合实际开发案例展示其在应用程序开发中的应用。
在开始本文的阅读之前,默认屏幕前的老铁已经对HTTP有了基础的认识。如果不是,请移步学习超文本传输协议
作用与语法
HTTP Connection头是通用类型标头,允许发送方或客户端指定该特定连接所需的选项。Connection 帮助使用单个 TCP 连接发送或接收多个 HTTP 请求/响应,而不是为每个请求/响应打开一个新连接。它还控制当前事务完成后网络是否保持打开或关闭状态。
语法
1 | Connection: keep-alive |
HTTP Connection头接受上面提到的两个指令,并如下所述:
- keep-alive该指令表明客户端在发送响应消息后希望保持连接打开或活动。在 HTTP 1.1 版本中,默认情况下使用持久连接,该连接在事务后不会自动关闭。但HTTP 1.0不会将连接视为持久连接,因此如果要保持连接处于活动状态,则需要包含一个保持活动连接标头。
- close这个关闭连接指令表明客户端在发送响应消息后想要关闭连接。在 HTTP 1.0 中,默认情况下连接会关闭。但在 HTTP 1.1 中,如果您希望关闭连接,则需要将其包含在标头中。
Http1.1 以后,Keep-Alive已经默认支持并开启。客户端(包括但不限于浏览器)发送请求时会在 Header 中增加一个请求头Connection: Keep-Alive,当服务器收到附带有Connection: Keep-Alive的请求时,也会在响应头中添加 Keep-Alive。这样一来,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 HTTP 连接就会被保持,不会断开(断开方式下面介绍),当客户端发送另外一个请求时,就可以复用已建立的连接。
保持连接和不保持连接区别可以参考下面的图
Keep-Alive的优缺点
keep-alive 这么完美么?
优点:
- 减少连接建立和断开的开销: 使用长连接可以避免在每次请求时都重新建立连接,从而减少了连接建立和断开的时间和开销。
- 减少网络延迟: 由于连接已经建立,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,不需要等待连接的建立过程,从而减少了网络延迟,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。
- 提高性能: 长连接可以实现连接的复用,多个请求可以共享同一个连接,从而减少了服务器的负担,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。
缺点:
- 资源占用: 长连接会占用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资源,尤其是在连接空闲时,会持续占用资源,可能导致资源浪费。
- 可能造成资源不足: 如果长时间保持大量的长连接,可能会耗尽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资源,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崩溃。
怎么断开连接
通过 Keep-Alive Timeout 标识
keep-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,它有一个保持时间,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(如Apache)中设定这个时间。实现长连接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长连接。
Keep-Alive:如果浏览器请求保持连接,则该头部表明希望 WEB 服务器保持连接多长时间(秒)。例如:
1 | Keep-Alive:timeout=5 |
注意:Mozilla 和 Konquor 浏览器能识别 “Keep-Alive:Timeout=Time” 报头字段,而 MSIE 在大约 60 秒内自行关闭保活连接。
通过 Connection close 标识
通在 Response Header 中增加Connection close标识,来主动告诉发送端,连接已经断开了,不能再复用了;客户端接收到此标示后,会销毁连接,再次请求时会重新建立连接。
注意:配置 close 配置后,并不是说每次都新建连接,而是约定此连接可以用几次,达到这个最大次数时,接收端就会返回 close 标识
动手试一试
为了更好的理解keep-alive是怎么玩的,我写了一个简单的例子
- 主动断开连接
1
2
3
4
5
6
7
8[HttpGet]
[ActionTitle(Name = "关闭连接")]
[Route("close.svc")]
public void Close()
{
Response.Headers.Connection = "close";
return;
}
首先,我们第一次调用start接口打开连接,可以看到开始的三次握手。后续我们再次发送请求的时候,由于连接还没有断开,所以就不再有三次握手的过程。
然后,我们又主动调用了close这个接口,这个接口返回的头部信息中携带了“connection: close”,告诉浏览器要关闭连接。因此在此之后我们立马就看到了4次挥手。
超时断开连接(Mozilla)
1
2
3
4
5
6
7
8[ ]
[ ]
[ ]
public void Start()
{
Response.Headers.KeepAlive = "timeout=10, max=3";
return;
}
在服务端设置10s超时。第一次主动打开连接,之后我们不再进行请求,10s之后连接自动断开。被动断开连接
上图可以看到,我们第一次主动打开连接。之后我们不再进行请求,一段时间之后连接自动断开。
分析上图流程
- 首先:10.21.21.6(本机ip)率先向服务端 发起了 Keep-Alive 报文
- 服务端会进行 Keep-Alive ACK
- 规律是 客户端一直在发送 Keep-Alive ,服务端呢,一直在 Keep-Alive ACK,且 Seq 和 Ack 一直没有变
- 大概过了 5min 服务端率先发起 FIN ACK 进入 进入挥手 断开连接阶段
猜想
- 客户端 TCP 在没有数据流通时有自己的探活机制,由客户端上报 Keep-Alive 报文,服务端 ACK ,双方确认彼此活着。
- 探活有时间限制,超过限定时间,如果一直没有数据交换,即使探活心跳正常,也会进行挥手断连,释放资源。
TCP Keep-Alive 机制
- TCP Keep-Alive 并不是 TCP 标准的一部分,而是由协议栈实现者进行拓展实现,主流操作系统 Linux、Windows、MacOS 都进行了对应的实现。
- TCP Keep-Alive 报文是由操作系统或网络库实现的,而不是由特定的应用程序(如浏览器或HTTP客户端库)直接发送的。它是一种网络层的功能,用于维持两个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。这个机制在TCP协议中定义,允许一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数据时发送探测包,以确认连接的另一端是否仍然可达。
-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,这通常通过发送TCP Keep-Alive探测包来实现,这些探测包是由操作系统的网络堆栈自动发送的。
以下是一些可能发送TCP Keep-Alive报文的实体:
- 操作系统网络堆栈: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都会实现TCP Keep-Alive功能。例如,在Windows中,可以通过注册表设置或使用netsh命令来配置TCP Keep-Alive参数。
- 网络库:某些编程语言的网络库可能实现了自己的Keep-Alive逻辑。例如,Java的HttpURLConnection或C#的HttpClient可能会在底层TCP连接上启用Keep-Alive。
- 浏览器:虽然浏览器可能不会在没有HTTP请求的情况下发送Keep-Alive报文,但它们可能会定期发送HTTP/1.1协议中的Keep-Alive头部,这是一种应用层的机制,用于维持HTTP连接的活跃状态。
- 其他网络应用程序:任何使用TCP连接的应用程序都可能实现自己的Keep-Alive逻辑,以确保连接的持续性。
结语
HTTP Connection 头是 HTTP 协议中非常重要的头部字段之一,它控制着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行为,直接影响着通信的效率和性能。在实际开发中,合理使用 HTTP Connection 头可以有效地管理网络资源,提高通信的效率。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 HTTP Connection 头的作用和用法,并在实际开发中加以应用。
更多一手讯息,可关注公众号:ITProHub